毕业论文
您现在的位置: 中耳炎症状 >> 急性中耳炎症状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分泌性中耳炎,你用药用对了吗

来源:中耳炎症状 时间:2020-11-17
白癜风怎么能治好 https://m-mip.39.net/pf/mipso_4626906.html
1.经常收到这样的问候:你好,在吗?我这两天耳朵闷闷的,去医院医生说是中耳炎,给我开了药,没有滴耳朵的,都是喷鼻子的,我没敢用,医生是不是搞错了?2.门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:感冒或者鼻炎发作后几天出现耳痛;感觉耳朵好像被纸闷住了,不痛也不痒;乘坐飞机之后,耳朵闷胀的感觉迟迟不消失,反而加重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“分泌性中耳炎”,虽然也有“中耳炎”三个字,但是与大家观念中向外流“脓水”的“化脓性中耳炎”不同。明明是耳朵不舒服,为什么要治疗鼻子?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,与鼻子有很大的关系。耳朵和鼻子表面上,看似隔着一大块“耳光肉”,互不相干。其实,它们是互通的,这条通道叫做“咽鼓管“。咽鼓管的一头通向耳朵,道路尽头有个封闭的小房间叫做“中耳腔”。(咽鼓管是它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。)另一头通向鼻子,在鼻腔与咽腔交界的地方即“鼻咽部”。

如果咽鼓管在鼻腔的开口被堵塞,就相当于堵住了中耳腔“唯一”的通气口,造成中耳腔内的压力低于外面的大气压力。由于压力的不平衡,鼓膜会向中耳腔内凹陷,这时你就会感觉耳朵外面好像蒙了一层纸,类似于飞机起飞时的闷胀感。

如果堵塞的原因迟迟不能消除,中耳腔的粘膜会因为负压,分泌大量的液体,这些液体积聚在中耳腔内,会造成中耳腔积液。这时,耳闷的感觉会非常明显,头部的运动可能引起液体的运动,所以还有可能感觉到有水在耳朵中晃动。常见病因1.腺样体肥大

一方面,极度增生肥大的腺样体可压迫咽鼓管,阻塞咽鼓管咽口;另一方面,慢性腺样体炎也是一个感染灶,可引起咽鼓管的逆行性感染。肥大的腺样体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。

2.慢性鼻窦炎

上颌窦、筛窦或额窦的化脓性炎症,既可因脓性鼻涕经后鼻孔流至鼻咽部,导致咽鼓管周围的粘膜及淋巴组织产生炎性反应;而脓液本身亦可造成咽鼓管阻塞。

3.上呼吸道的慢性炎性疾病

如慢性扁桃体炎、慢性肥厚性鼻炎、鼻息肉、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等也能造成咽鼓管阻塞。

4.鼻咽部肿瘤

鼻咽部的良性或恶性肿瘤,如鼻咽癌、鼻咽血管纤维瘤、巨大鼻息肉(非真性肿瘤)等,既可因瘤体本身机械的压迫、堵塞咽鼓管咽口,亦可因继发性的淋巴管阻塞和粘膜水肿而成为本病的病因之一。特别是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的鼻咽癌,是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病因之一。鼻咽癌早期,可能鼻腔没有任何不适,反而以“分泌性中耳炎”为首发症状。所以对于成人的单侧“分泌性中耳炎”,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做一下鼻内窥镜检查,看看鼻咽部是否有新生物。

5.其他

长期的鼻咽腔阻塞,鼻中隔偏曲,因腺样体刮除术时伤及圆枕而引起的瘢痕粘连,累及咽鼓管骨段的颞骨骨折,代谢障碍性疾病(如甲状腺功能减退),头颈部放射治疗后等。其他尚有极为少见的鼻咽部白喉、结核、梅毒等,可以直接压迫、堵塞咽口,或影响局部静脉及淋巴回流,或因管腔粘膜肿胀等导致本病。作者曾遇一例鼻咽部淀粉样瘤而引起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。此外咽旁间隙肿瘤向上发展,可以从外侧压迫咽鼓管,岩尖的实质性或囊性病变亦可压迫咽鼓管,先天性疾病,如Down综合症(21-三体综合征),囊性纤维变性,Im-motilecilia综合征或颅面骨畸形等,如合并腺样体肥大,则更容易影响造成咽鼓管阻塞。

这就是为什么“分泌性中耳炎”的主要治疗措施都是针对鼻腔的原因。治疗针对病因治疗,解除阻塞,重新开放鼻咽部的咽鼓管开口。1.药物治疗,如减充血鼻喷剂、糖皮质激素喷鼻剂、促进粘液排出的促排剂等。2.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话,可能需要咽鼓管吹张、中耳腔抽液等方法。3.如果反复发作,咽鼓管总是不太通畅,行中耳腔置管术(切开鼓膜,放置鼓膜通气管,使内外压力平衡,方便中耳腔的积液流出)。看了这么多,现在不会以为医生给你“开错药”了吧!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关键,在于积极治疗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发病(上呼吸道感染、腺样体肥大、肿瘤等),治疗期间避免用力擤鼻,要不然会加重耳闷及感染症状。

喜欢就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shiningstudio.net/jxzey/6552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