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论文
您现在的位置: 中耳炎症状 >> 中耳炎初期症状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全国爱耳日老年人耳聋知多少

来源:中耳炎症状 时间:2021-11-20

点击蓝字

  听力损失是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,也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。每年3月3日为爱耳日,今年是第22次全国爱耳日,也是国际爱耳日。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:人人享有听力健康。

  听力损失不仅会对年轻人造成障碍,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有巨大影响。据报道,全世界65岁以上老年人中,每3个人就有1个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。在我国近万耳聋患者中,将近七成以上是60岁以上老年人。

1

如何识别老人是否发生耳聋

表现:

  声音敏感性下降:对门铃声、电话铃声、鸟叫声不敏感。老年性耳聋多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,往往高频听力首先受累,继而言语频率听力下降。

  言语理解能力逐渐下降:说话总打岔,答非所问,这是老年性耳聋的典型特征。老年人常常抱怨听得见声音,但听不清楚谈话内容,往往要求说话者重复,与家人及朋友沟通困难。

  可听动态范围变窄:部分老年人会出现重振现象,小声听不见,大声受不了。

危害:

  老年人缺乏交流、不合群、沮丧!

  疑心比较重!

  容易孤独自闭!

  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!

  降低了反应能力和行动能力!

  加大了遭遇意外伤害的风险!

  加速老年痴呆的进程!

2

哪些原因导致老年人耳聋?

导致老年人耳聋的原因很多:

  在耳朵的结构中,外耳→中耳→内耳→大脑听觉皮层,任何部位出现问题都可以导致老年人耳聋,比较常见的疾病包括,外耳道耵聍栓塞、外耳道异物、外耳道真菌病、外耳道胆脂瘤;咽鼓管功能障碍、分泌性中耳炎;突发性耳聋、老年性耳聋。

外耳道耵聍栓塞

外耳道异物

外耳道真菌病

外耳道胆脂瘤

咽鼓管功能障碍、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后

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:

  内因:遗传因素和全身因素。包括年龄,情绪紧张,慢性疾病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等。

  外因:接触耳毒性药物、长时间接触噪声、不良生活习惯、不良饮食习惯等。

3

老年人耳聋了怎么办?

  如果身边老人有疑似耳聋的表现,应引起重视,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,减轻耳聋带来的困扰。

老年人自身

  早诊断:

  老年人若出现听不清、听不懂等情况时,应主动提出自己的困难与诉求,医院进行耳内镜检查,听力学检测,中耳CT,伴眩晕患者完善内耳MRI及前庭功能检查等。

  早治疗:

  外耳和中耳相关疾病导致的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疾病是可以治愈的,听力可以大幅度提高,甚至恢复正常;

  突发性耳聋,急性发作期(3周以内)尤其是发病3天内给予及时精准有效地治疗,疗效也是显著的;

  老年性耳聋,积极治疗全身性基础疾病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,心血管病等),可以延缓听力下降进程。

  早康复:

  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,包括药物治疗、助听器、人工耳蜗植入等。树立信心,主动参与康复过程,积极与验配师/调机师沟通。

家人及周边朋友

  多理解:应对耳聋老人多一些理解、多一些耐心,不可取笑老年人“打岔”行为。

  多交流:主动交流,同时注意交流方式:尽量与老人对视,让其可以清楚看见你的口型;语速尽量慢一些,语气保持平稳,老人听不懂的时候要耐心解释;声音适中,关键词语可稍微大声一点,也可重复,直到老人明白。

  多鼓励:引导他们用平常心看待“听不清,听不懂”的现状,鼓励老人及时就医,鼓励他们用乐观的心态继续参加家庭活动和社交活动。

4

如何预防老年性耳聋?

  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和表现因人而异,有的发展快,有的发展慢,有的症状重,有的症状轻。推迟耳聋的发生、降低耳聋的程度应这样预防——

  调整心态:老年人要控制好自身情绪,不急、不燥、不恼、不怒。避免因情绪激动造成内耳血管痉挛,加重内耳微循环的缺血缺氧,从而加速老年性耳聋进展。

  注意饮食:戒烟酒,戒高油/高脂食物,减少高血压、糖尿病等风险。少吃动物脂肪和内脏,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高的水果、蔬菜,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。

  加强锻炼:规律作息,不熬夜,充足睡眠,坚持锻炼,推荐慢跑、太极拳等全身性运动,也可做耳眼保健操,锻炼有助于血液循环,改善内耳血液的供应。

  避免噪声:控制看电视、使用耳机等的使用时间与音量:音量不超过最大声音的60%,连续使用时间不应超过60分钟。

供稿者、图片提供者及校对:

耳鼻咽喉科 李 哲

编辑整理:史爽桑可心何畅弓艺霏李彩飞

长按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shiningstudio.net/zeycq/9429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